QQ客服
800062360
歡迎訪問混改并購顧問北京華諾信誠有限公司!
北京、上海、重慶、山東、天津等地產權交易機構會員機構
咨詢熱線:010-52401596
國資國企動態(tài)
2013-07-18
針對宏觀經濟運行過程中存在的流動性過剩、物價上漲等問題,去年年初至今,中央銀行曾6次上調存貸款利率,15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出手頻率之高,力度之大可謂空前。但困擾經濟運行的流動性過剩、通脹壓力等問題并未隨之得到根本解決,因此,在“新興”加“轉軌”的體制特征下,利用貨幣政策調控經濟運行存在著相當的局限性。當下,財政政策應該如何拓展其作為空間,找準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做好與貨幣政策的協(xié)調工作,值得深入研究。
一、宏觀經濟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宏觀經濟運行整體狀況是:物價水平高位運行,通脹壓力呈逐步攀升之勢,投資過熱勢頭不減。另外,隨著我國對外貿易順差屢創(chuàng)新高,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國際上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再起,由外匯儲備持續(xù)走高等因素帶來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依舊嚴峻。因此,當前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可歸結為“熱”、“!、“脹”,即投資過熱,流動性過剩,通貨膨脹。如果僅從國內層面看,這些問題又主要是由投資與消費失衡、內需與外需失衡引起的。在投資、出口、消費這三大引擎中,經濟增長常?客顿Y拉動。在長期刺激投資的過程中,國內某些行業(yè)產能過剩的現象似乎成了一種常態(tài)。在消費疲軟、內需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只有靠增加出口、擴大外需來緩解國內生產過剩的問題。而隨著出口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貿易順差的逐步疊加,又極易引起外匯占款的增加,最終導致流動性過剩,物價上漲等連鎖反應。
二、從緊的貨幣政策及其效果甚微的原因
針對流動性過剩、信貸擴張過快,以及物價上漲壓力不斷增加的現實,從2007年至今,貨幣政策逐步由“穩(wěn)健”轉向“從緊”。在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過程中,中央銀行采取了價格型與數量型貨幣工具兼用,并輔之以“窗口”勸說的策略,以求達到回收流動性,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目的。不過,從目前公布的多期數據來看,通脹高位運行的態(tài)勢并沒有改觀。根據4月份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據,一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6%,比去年同期加快0.6個百分點,消費物價指數上漲8%,比去年漲幅高出5.3個百分點。如果按照年初政府確定的全年4.8%的通脹目標,意味著從緊貨幣政策的現實效果與其要達到的調控目標之間尚存很大的距離。
由于我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時間不長,市場廣度與深度還很不夠,所以,“新興”加“轉軌”就構成了我國經濟的基本特征,與之對應的是,貨幣政策在對市場主體行為進行調控時,必然要受眾多因素的制約:(1)目前,中央銀行一方面需要不斷地向市場投放人民幣以吸收過多的外匯供給,另一方面,為了控制物價,又需要緊縮銀根。貨幣政策陷入了“一手軟,一手硬”的矛盾境地。(2)價格扭曲,企業(yè)成本存在外部化傾向,對中央銀行加息敏感度低。(3)銀行業(yè)“脫媒”趨勢日顯,貨幣政策工具效力下降。(4)對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壓力,貨幣政策作用不大。(5)隨著經濟貨幣化程度的逐漸提高,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目標的作用日漸式微。(6)我國經濟的同質性差,貨幣政策實施總量調控的市場基礎薄弱。(7)考核唯GDP論,從緊貨幣政策遭遇地方政府強大的游說壓力。
除了上述涉及的國內因素外,還有一些制約貨幣政策的境外因素,也不可忽視。如美元的持續(xù)貶值與國際熱錢大量涌入,也增加了執(zhí)行從緊貨幣政策的難度。由于這些境外因素都超出了貨幣政策的作用邊界,自然也就成了貨幣政策的盲區(qū)。稍加分析,就可以發(fā)現,上述大多數國內因素均屬于體制性或結構性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又與經濟發(fā)展長期只重視外需,忽視內需,重數量投入,輕效率等有關。要解決當前宏觀經濟遇到的問題,必須回歸問題的本源,通過加快經濟體制及行政體制改革,加速經濟結構調整,均衡內、外需求,促進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才是正途。如同中國人民銀行在今年2月份公布的《中國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中指出的那樣:貨幣政策“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流動性不斷生成和經濟的結構性問題,而主要是為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創(chuàng)造平穩(wěn)的貨幣金融環(huán)境”。
三、積極發(fā)揮財政政策的作用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有很多因素都在制約著貨幣政策效力的發(fā)揮,在一定意義上,目前緊縮銀根的措施也只是應急之舉,權宜之計。有鑒于此,針對宏觀經濟主要矛盾所呈現出的結構性、局部性特征,應積極拓展財政政策的作為空間。一方面,財政需采取措施以對沖緊縮性貨幣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財政還要采取措施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轉型做好鋪墊工作。由此達到緩解通貨膨脹壓力不斷增加的目的。
。ㄒ唬⿲χ行∑髽I(yè)適度減稅,對沖利息上升造成的影響。
長期以來,中小企業(yè)都是在制度的夾縫中尋求生存與發(fā)展,正規(guī)融資渠道的大門本來就是半開著,隨著從緊貨幣政策的實施,一些金融機構的門對它們很可能要完全關上了。除了因從緊貨幣政策導致資金價格上漲外,目前原材料、勞動力等要素價格也都在上漲,同時,對于一些從事出口貿易的企業(yè),還要承受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在此情況下,為了維持中小企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有必要對其中符合國家產業(yè)政策的一些企業(yè)實施適度減稅的政策。之所以提出對中小企業(yè)適當減稅,一者可以減輕包括資金在內的要素價格上漲帶來的經營壓力;二者還可以為企業(yè)給員工提高工資待遇預留空間。
。ǘ┰黾訉χ械褪杖爰彝サ难a貼,對沖資源價、稅改革的影響。
由于改革不到位,價格形成機制扭曲,資源價格長期低于其市場成本。在價格被人為壓低后,眾多資源被無度開發(fā)利用,不僅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也造成環(huán)境的重度污染。同時,資源的低成本獲得也是投資往往容易過熱的重要誘因之一。為了杜絕這種現象的繼續(xù)發(fā)生,有必要加快資源稅改革步伐以及資源定價市場化改革步伐。這些改革從短期看,雖然會增加物價上漲的壓力,加重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負擔,從長遠來看,資源價、稅改革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物價因此在某種程度上的上漲,是經濟轉型期必須承受的“陣痛”。為了減輕這種“陣痛”,政府應該加大對中低收入家庭的補貼,使其生活不致受太大的影響。
。ㄈ⿲缇迟Y本征收“托賓稅”,阻止國際熱錢的大量涌入。
所謂“托賓稅”是指為了限制短期國際資本流動而對資本交易征收的一種稅賦。近幾年來,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的國際熱錢,據估計有數千億美元之巨,由于其投機性,給我國金融市場,乃至經濟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帶來了很大的隱患。特別是,在我國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增長的前提下,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斷被強化,同時,為了抑制目前居高不下的物價,中央銀行又多次提高利率,而一些西方大國為了拯救其國內疲軟的經濟,不斷地調低利率,國際資本進入中國不僅可以獲得人民幣升值收益,還可以獲得較大的利差,因此,目前中國已成為國際熱錢向往的投機“樂土”。通過對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征收托賓稅,可以提高國際資本的套利成本,為我國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預留足夠的空間。
。ㄋ模┻M一步梳理出口退稅政策,促進貿易平衡發(fā)展。
在我國諸多支持外貿發(fā)展的政策中,出口退稅政策具有很強的杠桿作用。出口退稅政策自1985年實施以來,對擴大我國出口規(guī)模、增強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增加就業(yè),以及保持經濟快速發(fā)展,均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目前,為了促進貿易平衡發(fā)展,緩解流動性過剩帶來的通脹壓力,有必要進一步梳理出口退稅政策,對一些高能耗、高污染行業(yè)的產品,以及資源性產品,不僅要繼續(xù)下調其出口退稅率,在必要的情況下,還要考慮對污染嚴重和能耗高的出口產品征收出口稅。
。ㄎ澹┰黾诱С觯U大內需的公共財政保障機制。
居民現期消費之所以難以啟動,是因為居民的未來支出往往具有很強的剛性,而其收入卻具有不確定性。因此,要擴大消費需求,就必須從增加政府支出、建立擴大內需的公共財政保障機制,進而消除人們的后顧之憂,提高人們的消費能力著手。長期以來,我國消費之所以一直疲弱不振,與居民消費受制于有關基礎性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有關。所以,必須加大公共財政的支出,構建一個良好的、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社會保障與支撐體系。為此,需要對現行的公共財政支出模式做出改革,將更多的財力用于公共產品的生產及服務的提供上。具體而言,公共財政支出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領域:(1)基礎設施、基礎教育、科學研究,以及生態(tài)建設和環(huán)境保護等領域。這些方面的投資對保持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xù)、和諧發(fā)展至關重要。(2)城市醫(yī)療、養(yǎng)老等方面。這些方面的政府支出,可以降低城市居民的長期預算,進而降低儲蓄,擴大消費。(3)“三農”方面。公共財政要逐漸增加對“三農”的投入,將更多的財力用于包括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義務教育、公共醫(yī)療衛(wèi)生等社會事業(yè)建設。通過由農業(yè)免稅到農民免稅的改革試點工作,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啟動農村消費,由此消化掉部分工業(yè)領域的過剩生產能力。
。┱{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擴大城鎮(zhèn)居民消費需求。
在驅動經濟發(fā)展的“三駕馬車”中,消費一直是其中的“短板”。因此,為了防止投資過熱,糾正經濟內外失衡,需要從擴大內需入手,著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而消費的增長,除了有一個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外,最根本的還要有一個合理的收入分配結構,以及穩(wěn)定的收入增長機制。但現實情況是,收入分配明顯地向政府和企業(yè)傾斜,廣大工薪階層的相對收入水平呈下降趨勢。長期以來,不僅工薪階層的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下降,而且其增長速度也落后于GDP的增長速度。近年來,國家稅收、企業(yè)利潤的增速都大大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社會財富正向政府,以及少數資本擁有者集中,導致廣大工薪階層的收入占比過低,限制了國內消費需求的提高。為此,在國民收入分配中,要適當向個人傾斜,通過進一步調高個稅起征點,提高企業(yè)雇員最低工資水平等方式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
。ㄆ撸﹦(chuàng)新財政支農模式,增加農民收入,啟動農村消費市場。
當前,財政支農資金仍處于多頭管理的狀態(tài),尤以中央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及管理為甚。與多頭管理相對應的就是資金下?lián)芮赖亩嘣纱嗽斐少Y金交叉投放等問題。另外,有限資金“撒胡椒面式”的投放,必然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不高,形成大量“沉淀”,不能循環(huán)使用等后果。同時,也由于多渠道、多環(huán)節(jié)投放,使支農資金被截留、被挪用的概率不斷上升。為此,需要對財政支農資金進行改革,通過建立統(tǒng)一的支農資金管理機構,完善支農資金運作平臺,逐步實現財政支農資金的有償與循環(huán)使用,最終達到改變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率普遍不高的狀況。本輪物價上漲的誘因之一就是農產品價格的過快上漲,為了從根本上抑制糧食價格的持續(xù)上漲,就必須創(chuàng)新財政支農模式,提高支農資金使用效率,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穩(wěn)定國內糧食供應。同時,在提高農民收入的基礎上,啟動廣大農村市場。
。ò耍┻M一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引導地方政府關注民生問題。
我國一輪又一輪的經濟過熱現象與地方政府熱衷于上項目、搞投資是分不開的,其中的原因除了地方官員要通過投資彰顯政績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財稅體制改革不徹底,造成地方財權與事權的不對等,只有靠批租土地,上項目,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目前我國又以流轉稅為主體,地方投資越多,稅源就越有保障。今后,應通過分稅制的進一步改革,使得所得稅、財產稅、物業(yè)稅、遺產稅等成為地方的主體稅種。讓地方居民收入的增長,富裕程度的提高,以及生存環(huán)境的改善等,成為考核地方官員政績的主要依據,只有地方居民越富有,地方的稅源才越有保障,也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地方政府更多地去關注民生問題。
在上述措施中,(一)至(三)屬于財政政策采取的短期措施,以對沖或因“一刀切”的貨幣政策對市場主體帶來的“誤傷”,或因其他因素給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帶來的沖擊;(四)至(八)屬于財政政策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而采取的措施。由于這些措施帶有糾偏作用,如藉提高居民收入,提振內需;調整出口退稅政策,保持貿易平衡;完善分稅制,抑制地方投資沖動等,同時,又都是實現經濟轉型的必要前提,所以,其效果可能需要在一個更長的時間內才會顯現出來。
來源:《國有資產管理》雜志
本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